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苏轼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司马迁 欧阳修 王安石 杨万里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纪昀 蒲松龄 林则徐
温病条辨人物头像

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故《温病条辨》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卷一·上焦篇
原病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 暑温 伏暑 湿温、寒湿 温疟 秋燥 补秋燥胜气论
卷二·中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 暑温、伏暑 寒湿 湿温 秋燥
卷三·下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 暑温、伏暑 寒湿 湿温 秋燥
卷四·杂说
汗论 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 伤寒注论 风论 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 本论起银翘散论 本论粗具规模论 寒疫论 伪病名论 温病起手太阴论 燥气论 外感总数论 治病法论 吴又可温病禁黄连论 风温、温热气复论 治血论 九窍论 形体论
卷五·解产难
解产难题词 产后总论 产后三大证论一 产后三大证论二 产后三大证论三 产后瘀血论 产后宜补宜泻论 产后六气为病论 产后不可用白芍辨 产后误用归芎亦能致螈 产后当究奇经论 下死胎不可拘执论 催生不可拘执论 产后当补心气论 产后虚寒虚热分别论治 保胎论一 保胎论二
卷六·解儿难
解儿难题词 儿科总论 俗传儿科为纯阳辨 儿科用药论 儿科风药禁 痉因质疑 湿痉或问 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论 小儿痉病螈病共有九大 小儿易痉总论 痉病螈病总论 六气当汗不当汗论 疳疾论 痘证总论 痘证禁表药论 痘证初起用药论 治痘明家论 痘疮稀少不可恃论 痘证限期论 行浆务令满足论 疹论 泻白散不可妄用论 万物各有偏胜论 草木各得一太极论
猜您喜欢

医学源流论

《医学源流论》是清代徐大椿编撰的医学论文集。共收集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纵横捭阖,触及之处,每有新见,发前人之未发,言常人所不敢言,尤针砭时弊甚多,论述道理深湛。

颜氏家训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编。七卷,共二十篇。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家训一书在隋灭陈(589)以后完成。

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吴越春秋》着录于《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皆云赵晔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

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佛国记

又名《法显传》、《历游天竺记》、《昔道人法显从长安行西至天竺传》、《释法显行传》、《历游天竺记传》、等,一卷。东晋法显撰,成于义熙十二年(416)。《佛国记》一卷,全文13980字,全部记述作者公元399至413年的旅行经历,体裁是一部典型的游记,也属佛教地志类著作。

Copyright© 迈考文学网 maicorn.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1035701号-3

古诗文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古文典籍 | 诗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诗词作者

迈考文学网( maicorn.com)致力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提供古诗文学习,古诗词文学作品的鉴赏注释翻译传承等相关资料。

Copyright© 迈考文学网 maicorn.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