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云石
贯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
介绍
贯云石(1286年-1324年),原名小云石海涯,元朝畏兀儿人,精通汉文,著名诗人、散文作家。
根据蒋一葵《尧山堂外纪》的记载,贯云石的父亲名为“贯只哥”,所以他以“贯”作为他的氏,名“小云石海涯”,自号“酸斋”,当时和号“甜斋”的徐再思齐名,都以擅长乐府闻名,世称“酸甜乐府”。
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据传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
文武双全
贯云石的伯父忽失海涯、父亲贯只哥都托庇祖荫,先后在南方担任军政要职;而贯云石幼年,一直生活在大都,受着良好而又特殊的教育。贯云石的母亲廉氏是精通汉学的维族名儒廉希闵的女儿。她的一位叔父廉希宪曾任宰相,被世祖称为“廉孟子”;另一位叔父廉希贡则是著名的书法家。贯云石自幼就常随母亲住在廉家的别墅“廉园”里修文习武。尤其是园内有两万多卷藏书,使贯云石从小就受到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的熏陶与严格训练,既有“善骑射、工马槊”的维吾尔气质,又能“折节读书,目五行下”,为他以后用汉文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方二十的贯云石承袭父爵,出任两淮万户达鲁花赤(这
经历
公元1314年秋天,贯云石南游途中经过梁山泊。贯云石喜爱那里一个渔翁的芦花絮成的被子,渔翁要他用诗来交换。贯云石略加思索,吟出了一首七律: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这首《芦花被》诗广为流传,贯云石用它换取芦花被的事也传为佳话。贯云石干脆又取了“芦花道人”的别号,并写道:“清风荷叶杯,明月芦花被,乾坤静中心似水。”宣布了自己和名利场的决绝,开始了十年浪迹江湖、专心创作的新生活。
春去秋来。贯云石“月明
作品特色
贯云石出身武官家庭,自幼武艺超群,后弃武学文,接受汉族文化。善书法,自成一家。诗文亦有一定成就,尤以散曲最著。在他的为人和作品中可以看到元代各族文化互相渗透的情况,他以胄子袭位,仕途本颇顺利,却有飘然世外之志,为人疏放旷达。曾以《芦花被诗》换取渔父芦花被,一时传为文坛佳话。
贯云石的散曲以写山林逸乐生活与男女恋情为主。作品风格基本上属豪放派,以清俊见长。风格形成与他出身西域武官家庭有关,同时也染上了江南文学清秀媚丽的色彩。他的啸傲山林的作品尤为飘逸俊放,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清江引)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一时怀抱俱无奈,总对天开,就渊明归去来〔殿前欢〕
急流勇退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拜师
贯云石做了几年世袭的官爵——两淮万户府的达鲁花赤,就把官职让给他的弟弟忽都海涯了。从那以后,他投拜了当时以文风古劲宏肆而著名的散文大家姚燧为师,专门攻读汉语文学。过了几年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做了皇帝,号称仁宗。小云石海涯就给仁宗上了一份万言书,建议朝廷选贤用能,修明政治。仁宗见他很有学问,就任命他做翰林侍读学士,由于他看不惯上层统治者的罪恶污浊及其宦海生活,因之力辞不受,决意弃官归隐,从此再未出仕,浪迹钱塘江一带,以卖药度日。小云石海涯,出身于宦官贵族,他能够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寄生生活,不和统治者同流合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同情百姓的遭遇,主张改革政治,尽管他采取的办法是消极的,但在客观上
直言敢谏
二十二岁的贯云石成了廉园的中心人物。他的让爵,在大都传为美谈;他的诗词散曲,在诗界崭露头角。然而他自己并不满足。在廉园,他进而结识了程文海、赵孟頫、袁桷、姚燧等文坛前辈,得到他们的赏识,也认真地向他们学习。姚燧“于当世文章士少许可”,却连连称赞贯云石“古文峭厉有法”、“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才气英迈,宜居代言之选”(见邓文原《贯公文集序》),并多次在东宫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即元仁宗)面前荐举贯云石,使他“选为英宗潜邸说书秀才”。这些,不仅促进了贯云石的文学创作,也再次激发了他报效国家的热情。
公元1313年二月,仁宗即位不久,二十七岁的贯云石就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金潞州人,字国华,号无事道人,一作无事老人。章宗承安间进士。南渡后,历大理司直、河南府治中。于《六经》、《论》、《孟》诸书,深思有得,以力行为事。参取佛老二家。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中国人的敬仰。
元西域人,字良史。以能诗称。有《唐才子传》。
真可(1543~1603),明末僧人。字达观,晚号紫柏大师。门人尊他为紫柏尊者,是明末四大师之一。俗姓沈。吴江(今属江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