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安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他是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同时,刘安也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
主要成就
编写《鸿烈》
刘安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近代学者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刘安作为主编,《淮南子》也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淮南子》原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过流传至今的《淮南子》只剩下“内书”21篇。
人物生平
流誉天下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孝文帝八年(前172年),封为阜陵侯。孝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
孝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举兵反叛,吴国使者到淮南联络,刘安意欲发兵响应。淮南国相说:“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淮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听刘安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淮南国因此得以保全。
刘安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不喜欢嬉游打猎,很注意抚慰百姓,流誉天下。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其中有苏非、李尚、左吴、陈
重要作品
《淮南子》是刘安的思想的集大成者,研究刘安必须研究该著作。《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淮南子》原为鸿篇巨制,共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仅仅只剩下“内书”21篇了。
淮南王刘安带着满腹的怨恨和遗憾,匆匆走上了不归之路,但这位博学之士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八公山介绍
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现属于淮南市八公山区管辖,为著名的文化胜地,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主要活动地,这儿曾集中了大量当时国内的一流知识分子,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是在这里诞生的。也是绿色健康食品——豆腐的发源地,公认淮南王刘安及八公为豆腐发明人。
八公山(2张) 八公山是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是连接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八公山的一段山脉,也是一片风景区,寿县古时叫寿春,与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如淝水之战等连在一起。八公山历史上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寿春山之称。其山势绵延,一脉四十峰,处处景致迷人。被誉为“八公仙境
(?—253)三国蜀江夏人,字文伟。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立,为黄门侍郎,迁侍中。数衔命使吴,应对称职。刘禅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魏延、杨仪相恶,祎每谏喻解劝,使各尽其才。延熙中,魏军攻蜀,祎为元帅。累官后军师,代蒋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成乡侯。后因岁朝大会,为魏降人郭脩所害。谥敬。
王谊(540—585年),字宜君,河南洛阳人。北周大臣,凤州刺史王显之子北周初年,为左中侍上士,迁御正大夫,拜雍州别驾。北周武帝即位,授仪同,迁内史大夫,封杨国公。从平北齐,授相州刺史,徵为大内史。北周宣帝即位,出为襄州总管。北周静帝初,转郑州总管,拜大司徒。开皇初年,进封郧国公,后以怨望赐死。
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填词度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因此多有刺时之作。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